《生活与哲学》唯物论与认识论测试卷
一、单项选择题(每小题 3 分,22 小题,共 66 分)
1.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:“惊奇是学问之父。”也有人说过:“你一直惊奇下去,
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。”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
A、哲学是凭空产生的
B、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
C、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、哲学是“科学之科学”
2.2019 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。100 多年来,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
不断反思,研讨关于科学、文化、宗教、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。哲学家们不断反
思、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( )
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
②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
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
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
A. ①③ B. ①④ C. ②④ D. ②③
3.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A. 没有哲学,具体科学就不能进步 B.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包含关系
C.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
D.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
方法论的指导
4.以下说法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是( )
①心外无物
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
③气者,理之依也
④生死由命富贵在天
A. ①④ B. ①② C. ③④ D. ②③
5.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“两个对子”。下
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(
)
①“天地之变,阴阳之化”和“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”
②“气者,理之依也”和“水是万物的始基”
③“物是观念的集合”和“未有此气,已有此理”
④“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”和“我思故我在”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①④ D. ③④
6.2017 年 9 月 29 日中午,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三颗卫
星送入预定轨道,发射取得圆满成功。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的第 251
次发射。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,人类成功探索太空,要正确处理好( )
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
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
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
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
A. ①② B. ②③ C. ①③ D. ①④
7.2017 年 2 月 27 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
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》指出,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。这是基于( )
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
第1页
的功能
③真正的哲学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
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
A. ①② B. ①④ C. ②③ D. ②④
8.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。它第一次实现了( )
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
的有机统一
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
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
A. ①②③ B. ①③④ C. ①②④ D. ②③④
9.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:“以往的哲学
家只是解释世界,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。”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( )
A.阶级性 B.实践性
C.阶层性 D.科学性
10.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“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,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
的客观实在。”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( )
A. 普遍性 B. 运动 C. 客观实在性 D. 能动性
11.“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,是同样不可想象的。”对此理
解不正确的是( )
A.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,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
B.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,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
C. 物质离不开运动,运动也离不开物质,物质和运动不可分
D.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、永恒的、无条件的
12.截止 2019 年 3 月,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已发生 14 次。有关专家指出:“地
球一直处于‘震动状态’,‘震动’是地球的常态。”这告诉我们( )
①运动是无条件的、永恒的和绝对的
②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、现象的变化和过程
③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
④没有不运动的物质,脱离运动的物质不存在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④ D. ①④
13.下列属于规律的是( )
A.四季更替
B.万有引力
C.价格波动
D.花开花落
14.2017 年 5 月 25 日,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。科学
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、高水汽、恶劣的现场环境等不利因素,成功解决了
这一世界级难题。这一难题的解决体现的哲理是(
)
A.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条件
B. 人可以改造规律,从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
C.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
D.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
15.从内容上看,意识是( )
第2页
A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.
B.人脑的机能
C.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
D.是世界的本原
16.“扎心了老铁、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、套路、一言不合就、皮皮虾,我们
走~……”起源于网络,2019 年颇为流行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“热词”走
进人们的生活。这表明 ( )
A.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
B.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
C. 意识活动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
D.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
17.有哲人说:“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”,乐观向上、心态阳光,即便
一时身处困境,仍有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的旷达,在茫茫暗夜中亦能读出星星
指引的方向。材料蕴含的哲理是( )
A.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控制着客观对象
B. 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
C.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
D.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
18.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要因地制宜,通过典型引路,示范引导,逐步推开,
切忌“一窝蜂”,更不能搞“一刀切”,硬性要求农民种什么,不种什么。这则材料
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(
)
A.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 B.意识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
C.实践决定认识
D.办事情必须一切尊重农民的意愿
19.马克思说:“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,是
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。”这表明,人的实践
活动具有(
)
①能动性 ②客观物质性 ③目的性
④社会历史性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④ D. ③④
20.曾几何时,由于技术所限,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;随着造
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,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,视野投向更广阔
的海域;而今,借助载人深潜器、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,深海世界的神
秘面纱逐步被揭开。这表明 ( )
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
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③ D. ③④
21.习近平主席在 2019 年新年贺词中讲到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只要大家撸起
袖子加油干,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。这说明( )
A.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
B.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
C.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D. 真理是具体的、有条件的
22.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,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 7.0 级地震,造成
了数百人伤亡,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。专家指出,从现在的地震
学研究水平来看,精确的短期预报仍然是很难完成之事。这说明( )
第3页
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,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认识具有相对性,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,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. ①② B. ①③ C. ②④ D. ③④ 二、非选择题(34 分) 23.某校高二学生围绕“什么是世界的本原”这一问题,搜 集到以下材料: 材料一 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你同归于寂,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 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 材料二 :理生万物 。若在理上看,则虽未有物,而已有物之理,万一山河大 地都陷了,毕竟理却还在这里。 材料三 :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。气者,理之依也。 (1)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三种观点分别属于哪个哲学派别,哪种基本形态?(6 分) (2)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有何共同点?材料三与材料一、二的根本分 歧是什么?(4 分) 24.2019 年 4 月 1 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通知,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。
为弥合首都周边地区与首都的“断崖式”发展差距,缓解首都超负荷承受的 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、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,党中央作出设立 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,绘制起步、中期,远期“三步走”的发展蓝图,出台相 关保障措施,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。 结合材料,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知识,说明设立雄安新区决策部署的合理性。 (12 分) 25.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,到第一部宪法通过,到党的十五 大确立“依法治国”基本方略,到党的十八大强调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”,直 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“依宪治国”“依宪执政”等一系列新观点,几 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、建设的过程中对“法治中国”进行了接力探索,为我 国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。 “法治中国”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”? (12 分)
第4页